2025年8月13日,广东省三防办宣布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,以应对即将登陆的强台风“天鹰”。此次升级标志着广东进入“全域戒备”状态,政府、社会与民众需协同应对可能引发的风暴潮、洪涝等次生灾害。
台风动态:超强台风“天鹰”路径与威胁
据中央气象台监测,台风“天鹰”中心风力已达17级(65米/秒),预计于8月14日夜间在粤西沿海登陆。其特点包括:
路径诡异:呈现“西偏南”走向,可能避开台湾山脉削弱,以超强台风级直扑广东;
风雨潮三碰头: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期,珠三角、粤西沿海将出现1.5-2.5米风暴增水;
降雨极端:24小时降雨量预计达300毫米,局部地区超500毫米,或引发城市内涝与山体滑坡。
Ⅱ级响应:政府-社会-民众三级联动
广东省防总启动Ⅱ级响应后,多部门迅速行动:
海上防控:湛江、阳江等地渔船全部回港避风,海上风电平台人员撤离;
陆地防御:广州、深圳等城市对13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,提前转移危房户、低洼区居民;
民生保障:华润等企业启动应急预案,确保燃气、电力供应;美团买菜等平台增加3倍备货量,稳定菜价。
历史教训:从“天鸽”到“天鹰”的防御升级
2017年台风“天鸽”造成珠海27人死亡、直接经济损失超200亿元。此后,广东投入38亿元完善防风体系:
硬件升级:建成145公里海堤达标工程,改造238座排涝泵站;
技术赋能:运用AI气象模型将台风路径预测误差缩小至50公里内;
制度优化:推行“网格化”责任体系,每公里海岸线配备一名应急联络员。
公众应对指南:从预警到自救的关键步骤
气象专家提醒,Ⅱ级响应下民众需做到:
关注预警:通过“粤省事”小程序实时查看台风路径与避难场所;
居家防护:用胶带在玻璃窗贴“米”字型,防止破碎;阳台花盆等杂物移入室内;
应急准备:储备3天饮用水与食物,准备手电筒、哨子等求生工具。
经济影响:短期冲击与长期韧性
台风或对广东经济造成短期冲击:
农业损失:粤西甘蔗、香蕉等作物受淹风险高,预计损失超10亿元;
交通中断:深湛铁路部分路段停运,广州白云机场取消航班230架次;
保险承压:台风登陆后,财险公司可能面临超50亿元赔付。
但长期看,广东已建立“灾害-重建-升级”的韧性机制。例如,2018年台风“山竹”后,全省投入200亿元修复基础设施,并推动建筑标准升级,新建筑抗风能力提升至12级以上。
结语
当“天鹰”逼近,广东以Ⅱ级响应展现出的不仅是防御能力,更是“生命至上”的治理理念。从硬件升级到制度优化,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,这场与台风的博弈,终将转化为城市安全发展的宝贵经验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