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库布其沙漠腹地,一望无际的蓝色光伏板与金黄沙海交织,构成全球最大规模沙漠光伏基地的壮丽图景。内蒙古鄂尔多斯以"光伏+治沙"模式,将荒漠化土地转化为绿色能源宝库,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能源革命互促共赢的创新路径。
规模突破:全球最大沙漠光伏基地成型
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三期项目近日并网,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,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400万吨。项目采用"双面双玻+平单轴跟踪"技术,光伏板最低离地间隙2.8米,既保证发电效率,又为沙生植物留出生长空间。
技术赋能:治沙与发电的生态平衡术
光伏阵列区种植四翅滨藜、羊柴等固沙植物,形成"板上发电、板下修复、板间种植"立体系统。经测算,光伏板遮挡使地表温度降低3-5℃,湿度提升20%,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%提升至80%。配套建设的3000立方米水窖和智能滴灌系统,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。
产业联动:绿色能源驱动经济转型
项目直接拉动当地光伏组件制造、储能设备生产等产业链发展,预计2025年形成500亿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。更为关键的是,通过蒙西-天津南特高压通道,将清洁电力输送至京津冀地区,助力雄安新区实现100%绿电供应。
模式创新:从电力输出到碳汇交易
鄂尔多斯建立全国首个沙漠光伏碳汇方法学,将治沙固碳量转化为可交易的碳资产。项目首期已开发CCER碳汇项目,预计年碳汇收益超3000万元。当地牧民通过土地流转、参与光伏板清洗等,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,实现"沙窝窝变金饽饽"。
当光伏板在库布其沙漠铺展成蓝色海洋,鄂尔多斯正以"绿色能源+生态治理"的创新实践,为全球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。这场发生在北纬39度的绿色变革,不仅改写着中国能源版图,更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