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战略进入“具身化时代”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率先响应,推出专项政策:浦东新区对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支持,浙江计划开放50个以上应用场景,深圳则规划三年内形成超1200家企业的产业生态。这些举措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、场景落地、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支持体系,为具身智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。
技术突破重塑机器人能力边界
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。优必选Walker S2在模拟产线中实现上下料与搬运动作的稳定运行,银河通用零售机器人完成商品分发、补货与结算的闭环操作。核心零部件领域,雷赛智能的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国产市占率达前三,2024年产能突破50万台/年;兆威机电的微型传动技术则支撑机器人关节的精密控制。这些技术突破使机器人从“程序化工具”向“自主化代理”跃迁。
场景落地驱动商业化加速
工业领域成为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的突破口。智元远征A2-W工业机器人在富临精工工厂实现周转箱拆码垛、搬运等场景的批量部署,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,作业零失误。医疗领域,Deepoc具身智能模型赋能传统物流设备,使药品配送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,可实时调整路线并识别医护人员指令。物流场景中,银河通用零售机器人已形成“采购-存储-分发”的商业闭环,单店日均处理订单量超200单。
千亿市场开启增长新空间
据预测,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230亿美元,中国占比超27%,人形机器人市场则占据全球50%份额。资本热度持续升温,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融资事件达144起,融资金额突破195亿元。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,具身智能正从工业制造向医疗、服务、物流等领域渗透,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60%。
从政策赋能到技术突破,从场景落地到市场爆发,具身智能正以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一体化的新范式,重塑机器人产业生态。当政策、技术、资本形成共振,一个真正的“机器人时代”已加速到来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