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正以“8大新兴产业+9大未来产业”的战略布局,构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─2035年)》,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、民用航空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这8大新兴产业,以及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、人形机器人、生成式人工智能、生物制造、未来显示、未来网络、新型储能这9大未来产业,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。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战略性、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,涵盖5G、集成电路、软件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算力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。在政策支持下,我国已形成珠三角、长三角、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,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5.4万亿元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10.8万亿元,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活力和创新潜力。
新能源产业聚焦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、新能源并网、光储系统等,2022年全国风电、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.2亿千瓦,光伏治沙、“农业+光伏”等新模式不断涌现,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,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、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%,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推动者。
新材料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,我国已形成全球门类最齐全、体系最完整的材料产业体系,先进储能材料、光伏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。2022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6.8万亿元,建有6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32个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,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,形成多个新材料类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区域经济增长。
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,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。2022年行业产值规模达21.3万亿元,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,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,工程机械出口额创历史新高,已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区,如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,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连续8年全球第一,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.6%,全球销量占比超60%,主要集聚在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冀等地区,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,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引领者。
绿色环保产业形成全链条体系,涵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、装备制造、设计施工、运行维护等,2022年营业收入达2.22万亿元,成为绿色经济重要力量,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,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民用航空产业方面,我国大力推动机场网、航线网建设,布局四大世界级机场群,推进枢纽机场建设,同时支持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发展,机场体系结构更加均衡,如京广大通道实现全线贯通,形成纵贯南北的空中大动脉,提升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航路通行能力,推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是技术驱动、资金密集型产业,专注于海洋资源勘探、开采、加工、储运等,集高技术、高投入、高产出、高附加值和高风险于一体,代表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技术集成,推动国民经济发展,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。
在9大未来产业中,元宇宙聚合多元成熟技术群,如6G、雾计算、类脑智能、扩展现实、分布式账本等,产业涵盖硬件制造、软件开发、内容生产与分发、用户交互体验等核心环节,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,上下游产业产值超万亿元,政府大力扶持与企业踊跃投入推动其发展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有望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。
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发展最快的领域,算法、模型、算力、应用相互促进形成飞轮效应,我国虽面临算力能源约束、数据质量不足等问题,但发展前景广阔,产业生态涵盖上游数据供给、算法研究,中游内容生产与创新应用,下游内容创作及分发平台、终端生成厂商等,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脑机接口产业2024年国内规模约35亿元,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亿元,2028年达28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50%,长期预测2035-2040年整机及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级,2045年后或迈向万亿级别。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技术与硬件供应商,中游系统集成与临床转化方,下游医疗健康、非医疗等多元场景应用端,有望成为继AI、新能源后的又一战略增长极。
生物制造本质是将“生物系统”作为“制造工厂”,替代传统高能耗、高污染生产模式,具有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特征。上游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关键要素集群,如基因编辑工具、生物信息学、菌种资源库、生物反应器核心部件等;中游为规模化制造与产业转化,包括生物基材料生产、生物医药制造等;下游为应用服务与产业生态,涵盖医疗健康、农业科技、生物制造服务、合成生物消费等终端应用场景和衍生经济形态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。
未来显示产业不断涌现新技术、新产品,如超高清视频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显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,推动显示技术的创新升级和产业生态的完善,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。
未来网络产业聚焦下一代互联网、6G等前沿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旨在构建更高效、更安全、更智能的网络基础设施,支撑数字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撑。
新型储能产业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而快速发展,涵盖储能技术研发、装备制造、系统集成、运营维护等环节,对于解决新能源间歇性、波动性问题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,是新能源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我国“8大新兴产业+9大未来产业”的战略布局,既立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,又着眼未来科技趋势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,推动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,引领全球产业变革新浪潮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