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位“AI 音乐人”签约

DeepSeek 2025-09-02 阅读:14 评论:0
2025年9月1日,国内音乐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英创作者Oliver McCann(艺名imoliver)与独立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正式签约,成为全球首位与唱片公司签约的“AI音乐人”。这一事件不仅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与发行...

2025年9月1日,国内音乐产业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英创作者Oliver McCann(艺名imoliver)与独立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正式签约,成为全球首位与唱片公司签约的“AI音乐人”。这一事件不仅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与发行的壁垒,更引发了行业对AI技术重塑音乐生态的深度思考。

非专业者的AI音乐实验
37岁的Oliver McCann本职是一名视觉设计师,既无歌唱技巧,也不懂乐器演奏,甚至缺乏音乐理论背景。他的创作始于对AI工具的探索:通过Suno、Udio等生成式平台,他将自创的歌词转化为完整的歌曲,覆盖独立流行、乡村说唱、电子音乐等多种风格。尽管这些作品在流媒体平台上的播放量有限,但McCann的案例揭示了一个趋势——AI正成为普通人参与音乐创作的“桥梁”。据音乐平台Deezer数据,其用户每日上传的音乐中,18%完全由AI生成,尽管听众规模尚未形成气候,但这一比例已凸显技术渗透的迅猛。
0902162919.png


McCann的签约并非一帆风顺。国内三大唱片巨头——华纳音乐、索尼音乐、环球音乐曾于2024年对Suno、Udio等平台提起,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的音乐训练模型。2025年6月,三方启动谈判,试图就AI创作歌曲的收益分成达成共识。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AI音乐领域仍处于“版权真空期”,创作者、平台与版权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明确。Hallwood Media此次签约imoliver,被视为对AI音乐商业化的试探性布局,其后续表现或将影响行业规则的制定。

技术普惠与艺术价值的辩论
支持者认为,AI工具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,让更多人得以表达创意;反对者则担忧,算法生成的内容缺乏情感深度,可能稀释音乐的独特性。音乐评论家李薇指出:“AI可以模仿风格,但难以复制人类创作中的偶然性与灵感火花。真正的艺术仍需人的参与。”然而,McCann的案例表明,AI与人类创作者的协作模式正在涌现——他负责歌词与概念设计,AI则完成编曲与制作,这种分工或将成为未来主流。

行业展望:从“工具”到“合作者”
随着技术迭代,AI在音乐产业中的角色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创意合作者。国内音乐平台已开始探索AI生成内容的商业化路径,例如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定制配乐服务。分析人士预测,未来五年内,AI生成音乐的市场规模可能突破百亿,但前提是建立透明的版权交易体系与质量评估标准。McCann的签约或许只是一个开始,一场关于音乐创作权的变更正在悄然酝酿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文章
  • 广东防风应急响应升至Ⅱ级:全域戒备应对极端天气挑战

    广东防风应急响应升至Ⅱ级:全域戒备应对极端天气挑战
    2025年8月13日,广东省三防办宣布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,以应对即将登陆的强台风“天鹰”。此次升级标志着广东进入“全域戒备”状态,政府、社会与民众需协同应对可能引发的风暴潮、洪涝等次生灾害。台风动态:超强台风“天鹰”路径与威胁据中央气象台监测,台风“天鹰”中心风力已达17级(65米/秒),预计于8月14日夜间在粤西沿海登陆。其特点包括:路径诡异:呈现“西偏南”走向,可能避开台湾山脉削弱,以超强台风级直扑广东;风雨潮三碰头: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期,珠三角、粤西沿海将出现1....
  • 彩虹为何总以半圆之姿绽放?揭秘光与水的几何之舞

    彩虹为何总以半圆之姿绽放?揭秘光与水的几何之舞
    当雨后阳光穿透水滴,天空便绘出一道绚丽的半圆弧线——彩虹。这一自然奇观的半圆形并非偶然,而是光、水与几何法则共同书写的诗意答案。光的路径:折射、反射与色散的精密计算彩虹的形成始于阳光进入雨滴时的折射。当光线以特定角度(约42°)射入水滴,会发生两次关键操作:第一次折射:光速减缓导致路径偏折,不同波长的光(红、橙、黄…紫)因折射率差异初步分散;内部反射:光线抵达水滴后壁时,遵循“全反射”定律折返;第二次折射:离开水滴时再次偏折,完成颜色的最终分离。这一系列操作中,红色光因波长最...
  •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?——从瑞利散射到色彩之谜

   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?——从瑞利散射到色彩之谜
    仰望天空时,那片澄澈的蓝色总令人心生向往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现象,背后却隐藏着光的散射奥秘。光的“选美大赛”:瑞利散射的魔法19世纪末,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:当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,波长较短的蓝光(约450纳米)比波长较长的红光(约650纳米)更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。这种现象被称为“瑞利散射”。简单来说,大气中的氮气、氧气分子就像无数面小镜子,将蓝光“反弹”到各个方向,而红光则如穿透力强的“大块头”,直接抵达地面。因此,当我们抬头时,看到的便是被散射的蓝色光海。日出日落:红色的浪漫从...
  • 为什么沙漠白天热、晚上冷?揭秘极端温差的自然密码

    为什么沙漠白天热、晚上冷?揭秘极端温差的自然密码
    烈日下的沙漠,白天温度可飙升到50℃以上,而夜晚却可能骤降至0℃以下。这种“冰火两重天”的现象,究竟是如何形成的?沙子的“低比热容”效应沙漠主要由沙石组成,而沙子的比热容(物质吸热或散热的能力)极低。这意味着:白天: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后,温度迅速升高,但储存的热量少,导致地表急剧升温。夜晚:沙子散热极快,缺乏保温能力,热量迅速散失到大气中,温度直线下降。干燥空气的“保温失灵”与湿润地区不同,沙漠空气中水汽含量几乎为零。水蒸气是地球天然的“保温层”,能吸收并保留地表热量(温室效应...
  • 为什么键盘字母不是按顺序排列?已有明确答案!

    为什么键盘字母不是按顺序排列?已有明确答案!
    当我们敲击键盘时,手指在QWERTY布局上跳动的轨迹,实则是19世纪机械打字机与物理定律博弈的遗产。这个看似无序的字母排列,背后隐藏着工程师对机械卡键的妥协、市场选择的偶然,以及人类习惯的强大惯性。机械时代的生存智慧:为减缓速度而生的设计1868年,克里斯托弗·肖尔斯在发明第一台实用打字机时,面临一个致命问题:当打字速度过快,金属连杆会因频繁碰撞而卡死。为破解这一物理困局,肖尔斯采用“反效率”策略:高频字母分散:将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(如E、T、A)分散至键盘边缘,迫使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