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国内信息化百人会联合德勤发布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》,揭示出AI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的五大核心趋势。这份凝聚300位专家智慧的报告,被视为国内AI产业的“路线图”。
趋势一:算力竞赛进入“超算时代”
报告预测,到2030年国内AI算力需求将增长300倍,智能算力占比超80%。百度智能云、华为云等企业正加速布局:百度百舸平台已实现单集群10EFLOPS算力,华为昇腾AI集群则突破1.6EFLOPS/柜的能效纪录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量子计算与光子计算的突破,可能在未来五年颠覆现有算力格局。
趋势二:大模型走向“垂直化+轻量化”
通用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已从亿级降至千万级,但报告强调,80%的商业价值将来自行业小模型。在一些领域,推想科技的节筛查模型准确率达99.3%;在工业领域,百度“开物”平台已沉淀2000余个行业模型,帮助企业降低60%的研发成本。
趋势三:具身智能开启“机器人升级”
随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跨本体VLA模型,国内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前夜。优必选Walker X已进入比亚迪工厂实习,波士顿动力的Atlas则开始学习舞蹈动作。报告预测,2030年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.2万亿,其中情感陪伴类占比超40%。
趋势四:AI治理成为“竞争新赛道”
当AI渗透进等关键领域,可信AI成为刚需。国内已发布《人工智能指南》,要求所有大模型通过“可信评估体系”认证。百度智能云推出的“AI治理平台”
趋势五:人才升级“产教融合”
报告显示,国内AI人才缺口达500万,但高校每年输出相关毕业生仅10万人。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“企业办学”:百度与清华共建的“人工智能学院”,已培养出3000名既能写代码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;商汤科技的“AI夏令营”,则让中学生提前接触产业真实场景。
“AI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”信息化百人会执委朱炎的论断,道出了产业界的共识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中,技术突破人才培养构成的三维坐标,正决定着国内AI产业的未来高度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