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9日,国内机器人领头企业宇树科技公布了一项名为“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”的专利,通过六大功能模块的协同创新,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舞台表演中动作僵硬、环境适应性差等痛点。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让AI机器人的舞姿更接近人类专业舞者,更为文旅、演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工具。
技术原理:数字孪生构建“虚拟-现实”闭环
宇树科技的专利系统由环境采集、数字舞台孪生、轨迹规划、动作控制、姿态反馈与异常修正六大模块组成。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,在虚拟空间中实时映射真实舞台环境,并动态调整机器人动作参数。
具体而言,环境采集模块利用激光雷达与深度摄像头,以每秒30帧的频率扫描舞台地形、障碍物位置及灯光变化;数字舞台孪生模块则基于采集数据构建高精度3D模型,连舞台地板的微小凹凸都能精准还原;轨迹规划模块结合机器人动力学模型,在虚拟环境中预演动作路径,避免真实表演中的碰撞或失衡;动作控制模块将优化后的指令发送至关节电机,确保每个动作的力度与速度与音乐节拍完美契合;姿态反馈模块通过惯性测量单元(IMU)实时监测机器人重心变化,一旦检测到倾斜风险,立即触发异常修正模块调整步态。
案例展示:从实验室到春晚舞台的跨越
在近期于杭州举办的“未来演艺科技展”上,宇树科技展示了搭载该技术的四足机器人“犇犇”的群舞表演。面对复杂多变的舞台——包括旋转平台、突然升起的台阶与频闪灯光,“犇犇”不仅能实时调整队形,还能完成“侧手翻”“空中劈叉”等高难度动作,动作流畅度与人类专业舞者差距缩小至15%以内。现场观众张女士惊叹:“以前机器人跳舞像‘提线木偶’,现在完全有了‘灵魂’!”
更令人瞩目的是,据内部人士透露,2026年春晚或将出现由20台机器人与人类舞者共同演绎的开场秀,数字孪生技术将确保所有参演者在动态舞台上的绝对同步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